English

“独行者”为人类学图书另辟蹊径

2001-0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提及人类学图书,很多读者会望而却步。一是由于对人类学这门学科不甚了解,二是这类书专业性和理论性很强,不太好读。因此,人类学书的读者群定位在范围很小的学者圈内。在上个月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记者发现了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独行者”人类学随想丛书。该书作者用通俗的笔调,集诗歌、小说、摄影、旅行笔记和理论论著5种体裁全方位地展现人类学,这在业界还尚属首次。

人类学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在西方已经获得了高度的发展。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人类学民族学室的主任研究员纳日碧力戈告诉记者,西方人类学书籍的数量很多,成书速度快,而且系统性很强,这从20世纪初就已凸现出来。而我国引进人类学的时间比较晚,虽然在80年代中期和近五六年出现过两次文化热,人类学书也相应地掀起了两个高潮,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人类学书的出版还不成系统。专家的看法在出版社这儿似乎得到了验证。北京三联书店的孙晓林说,一些出版社对人类学并不是特别关注,因此没有进行多年的积累、成熟的规划和深入的发掘。人类学图书出版较多的云南教育出版社的张强认为,现在很多出版社在关注人类学选题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计划和系统。而且有的只侧重理论专著,有的只关心地方特色,这样并不全面。“独行者”丛书的责编章宗裕对记者说,中国的人类学书在走向大众化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足。很多读者对此都不感兴趣,所以出版社关注得也很少。

中国人类学图书的数量远远不如国外,而且质量也令人堪忧。记者采访过的所有专业人士都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规范民族志的撰写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很多作者功利色彩较浓,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因此写出的作品也很肤浅。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社会学研究》执行主编罗红光教授认为,中国的人类学书缺乏知识沉淀和理论厚度,可供选择的人类学教材范围太小,数量太少。此外,专家和出版人士都认为,人类学书的前景如何,取决于知识的普及。社会需要内容生动的人类学的普及读物,呼唤更多人来支持人类学的发展。罗红光教授说,多种文体和题材的写作有助于读者多元化地了解人类学,但这方面的书更是少之又少。

湖北教育出版社于新世纪伊始推出的这套“独行者”人类学随想丛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类学书的上述不足之处。该书的责任编辑章宗裕说,这套书把严肃的学术问题用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已达到了和国际接轨的水平。这套丛书的作者庄孔韶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陈述创作目的时说,希望通过自己总结的“不浪费的人类学”的观点,即人类学家在一个调查点上将其学习、理解的知识,感悟到的智慧和情感历程用多种手段展示出来,以避免田野工作后仅仅发表一般性论著和论文而造成的文化理解与展示的损失,以使人类学理论更加普及化和通俗化。其中,《自我与临摹》揭示了与文学诗截然不同的人类学现代诗的风貌。人类学入诗不仅要在诗句中提供不同层次的隐喻起情起兴,还要尝试重拟被观察者的情感临摹入诗。对此,庄教授简单解释为:“他的情感,我来临摹。这是诗的民族志。”当代美国最富创作力的诗人之一麦克修女士在读了此书英译本后称道,这里可以找到许多美好的瞬间,整体上从容且流畅,带几分玄想,具有诱人的诱惑。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人类学家还没有像庄教授一样用诗句来表现人类学思想。《家族与人生》是第一部中国学者撰写的美国白人家族史。它除列举家族谱系外,内中还糅合了多种社会文化理论,其童话结尾又给读者带来一股人类学的清新之风。而《表现与重构———北美显影》是附有文字说明的摄影集。这本书集中了作为美国摄影师学会终身会员的庄教授10余年来在北美拍摄的专业反转片和一些极其珍贵的带版权的历史照片,主要反映了两支重要的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与现状及美国西北部现代城市的建设进程这两大主题。

罗红光教授认为类似“独行者”这样的人类学丛书肯定比较实用,它采用新的人类学视角,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可读性和直观性都会很强。这样的丛书如果组织得当,将会成为一门不错的艺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